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51:2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635页(348字)

指在词的创作中,作家抒情有所“比兴”和“寄托”,引起人们回味、联想的艺术境界。

这是常州派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提出的一种主张,他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认为“意在笔先”,即“情有所感,不能无所寄;意有所郁,不能无所泄”,积郁在心,不吐不快,方可“自抒其情”而“悦已”,写出“真词”来。并且要求这种“真词”要“神余言外”,用“比兴”、“寄托”和“含蓄”的表现手法,“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以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亦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使人言外见意。这对纠正浙派词的清空和枯寂是有意义的。

但由于贵沉郁,过份强调“比兴”和“寄托”,而又往往流于穿凿附会,隐晦难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