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证制度

书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6 00:56:28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第87页(977字)

改革开放形势下团员管理的有效形式,是团的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

实际团员证制度,有助于使团员与组织保持一种有形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团员管理机制;有助于增强团员意识,督促和保障团员履行义务,行使民主权利;有助于加强团组织之间的广泛联系协作,促进团的工作社会化。具体讲,实行团员证制度有以下意义:(1)作为团组织和团员之间的媒介,团员证可以密切和规范团员和团组织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不因改革变化受冲击的自我调节联系机制,从而实现工作到支部,管理到团员的要求,团员证把原有团员管理工作的一些单项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于一证,使团员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2)团员证制度既加强了团的基层组织之间在团员管理方面的协作关系,有利于形成团员管理的网络结构,又为各级团组织开展社会学习、教育、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团员有选择的横向参加团的活动、创造了必要条件。(3)可以促进基层组织建设。

以颁发团员证入手,可以推动基层的多项工作,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效果。(4)可以促进团的自身改革。团员证制度是在改革中出现的。它需求团的其它改革紧紧跟上,与之配套,相互促进和推动。

因此,随着团员证制度的实施,必将加速团的自身改革进程。团员证制度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自发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一些基层团组织为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团员流动分散给管理带来的困难,制作团员卡片或团员证,注明姓名和团内职务,以此证明团员身份,便于开展团的活动。城市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大中学校也仿效这一做法,全国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团员证。

(2)实行临时外出团员证。1984年10月共青团全国基层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试行“临时外出团员证”,这是团员证制度的雏形。(3)区域性试行。

1988年深圳市在全市范围内试行团员证制度,并取得初步成功。1986年广东全省试行团员证制度,向全省百分之95以上的团员颁发了团员证,并初步形成了一套团员证管理办法。(4)全国部分地区试行。

1986年12月,团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肯定了广东省试行团员证制度的成功经验,决定将团员证事宜提交团的十二大审议通过。1987年4月,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铁道系统、中直机关进行颁发团员证试点工作。

1988年5月团的十二大作出了《关于实行团员证制度的决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