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罗朗

书籍: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16:16:29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第104页(678字)

【生卒】:1915—1980

【介绍】:

法国着名的文学批评家和美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又是后结构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早年就学于巴黎大学专攻古典文学,后于巴黎高等学术研究院工作。主要着作有《写作的零度》(1953)、《神话学》(1957)、《论拉辛》(1963)、《批评文集》(1964)、《符号学要素》(1964)、《批评与真理》(1966)、《叙事作品的结构分析导论》(1967)、《S/Z》(1970)、《文本的快乐》(1975)、《恋人絮语》(1977)等。他的美学思想变化多端,不仅有前期和后期之分,而且每个时期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从其总的趋势看,早期受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双重影响,并越来越与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相接近。

其主要观点是将语言和言语进行区分,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的言语,是由语言生化出来的。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是语言结构与人类的无意识结构的结合,而其基质则是人的情欲的二元对立。

分析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必须把文学作品分解成言语的水平轴和风格的垂直轴所组成的结构图式,并从中发现风格轴对言语轴的主宰作用。后期则又逐渐脱开结构主义的轨道.走向后结构主义,并与解释学合流。这时他强调读者对于本文的作用,即虽然同是一个文本,由于读者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中,可以对文本有不同的解释。他将文本分为阅读性的和创造性的两种,认为阅读性的文本是过时的、僵死的、没有价值的;只有创造性的文本,才能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提供创造的广阔天地,具有不衰的历史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