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纳普,鲁道夫

书籍: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16:58:14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第495页(796字)

【生卒】:1891—1970

【介绍】:

德国出生的美国哲学家和着名逻辑实证主义者。

卡纳普曾在弗赖堡和耶拿大学学习,在耶拿受教于弗雷格。1926年移居维也纳,参加由施利克领导的有影响的哲学家组织“维也纳小组”。

他是其中最有影响的成员之一。

1930年与汉斯·赖兴巴赫(1913-1967)共同创办和编辑了重要哲学杂志《认识论》。1931年任布拉格大学哲学教授,但于1935年离开欧洲赴美国,先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教授,1954至1961年退休前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哲学教授。

他的第一部主要着作是《世界的逻辑结构》(1928;英译本,1967)。他在书中力图运用“认识相似性”这种简单关系来构成经验世界。在后来的着作《语言的逻辑结构法》(1934)中,他提出了着名的容许原则,并且还将言语的形式和物质模式的重要区别介绍到哲学中来。

他声称,不能将两者区别清楚是造成哲学混乱的普遍原因。

他很快认识到,这种纯符号结构方法是不充分的,在他的《语义学引论》(1942)以及40年代其它着作中开始坚持认为,一些形式概念如“含义”与“可分析性”只能从语义上加以分析。

后来他转而研究科学的哲学问题。在他最有名的着作《盖然性的逻辑基础》(1950)中,他认为实际上盖然性有两种概念,最简单的一种可用相对频率来表示;而另一种,他更大胆地认为是根据已有证据,对一具体假设的确认程度。

他坚持认为这种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不像逻辑含义的更通俗概念那样有说服力,但与之相类似。他实际上是要创造一种新的形式归纳逻辑。虽然他自己付出了20年的辛苦,许多逻辑学家对此又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但迄今对卡纳普的设想是否可行尚不清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