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顿,阿瑟·霍利

书籍: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17:01:26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第520页(656字)

【生卒】:1892—1962

【介绍】:

美国物理学家,他发现了康普顿效应,为此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于俄亥俄州的伍斯特,其父是长老会的牧师、物理学教授。他曾就读于伍斯特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191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在明尼苏达大学执教一年。曾与欧内斯特·卢瑟福一起从事飞机的研究工作。

1920年回到美国后,他曾短期在圣路易斯市的华盛顿大学工作。1923年任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

同年,康普顿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效应。他观察X射线在发光元素上的散射现象时,发现有一些散射的辐射线波长增大。康普顿假设X射线能象粒子一样起作用,并在同对阴极的电子碰撞时丧失能量;X辐射线丧失的能量导致其波长相应地增加。因此,这一效应为辐射线的波粒二象性提供了证据。此后不久,康普顿转而研究宇宙射线,他针对罗伯特·密立根的见解反驳说:宇宙射线是带电的粒子,而不是电磁辐射线。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康普顿成为发展原子弹的重要人物。

1941年11月他向美国政府提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证明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可以造出来。康普顿个人的作用是在芝加哥建立实验室以发展生产钚所需要的原子炉。战后康普顿回到圣路易斯,任华盛顿大学校长。1953年辞职任自然哲学教授,以便调查由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而产生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