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约,达律斯

书籍: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17:19:46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第682页(841字)

【生卒】:1892—1974

【介绍】:

法国作曲家,“六人团”成员,他谱写了许多复调性音乐作品,深受爵士乐影响。

生于普罗旺斯一个富裕而有教养的犹太家庭。家人鼓励他学习音乐。

17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但不久他决定做作曲家。

他在学院的老师有P.杜卡和C.维多尔(1844-1937),然而他受当时巴黎艺术和文学界人士的影响更大,这些人士中主要有作家弗朗西斯·雅姆(1868-1939)和保尔·克洛代尔,两人后来都曾与他合作,为他的歌曲写词。米约的第一部歌剧《迷途的羔》(1910-1915)是雅姆写的脚本,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928)的剧本则是克洛代尔所作。克洛代尔还改编了埃斯库罗斯的三部希腊剧《阿伽门农》(1913)、《祭酒人》(1915)和《复仇三女神》(1922),均由米约配乐。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克洛代尔任法国驻巴西公使,特邀米约担任他的秘书。在巴西的两年激发了米约的灵感,他创作了两部舞蹈组曲《忆巴西》(1920- 1921)。1918年他回到巴黎,加入科克托的作家与音乐家小组,后来称之为“六人团”。由科克托编剧的芭蕾舞剧《屋顶上的》就是他这个时期的配乐作品。

1920年米约访问伦敦,第一次听到了爵士乐,它后来成为对他的作品产生影响的另一重要因素。两年后他到美国旅行,受到哈莱姆爵士乐的启发,谱写了芭蕾舞剧《世界之创造》(1923)。

20年代和30年代他仍然到处旅行并进行紧张的创作,他因患风湿性关节炎,常常离不开轮椅。1940年法国沦陷后他和妻子到美国避难,在加州奥克兰市米尔斯学院任教。1947年回国后仍然保持其职务,直至1971年才从米尔斯学院退休。

他在教学和旅行之余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12首交响曲以及室内乐和钢琴曲。他最后的作品是为1973年以色列音乐节写的清唱剧《阿尼敏,失而复得的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