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丕烈

书籍:中国目录学家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02:54:22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国目录学家辞典》第194页(846字)

【生卒】:1762-1825

【介绍】:

字绍武,号荛圃,晚号复翁,又号佞宋居士,江苏苏州人。

十九岁补诸生,二十四岁中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后屡试进士不第,被提拔到直隶当知县。因不愿为官,“乃援例得主事分部”,不久回归乡里,以购藏古籍、读书治学为乐。其藏书室因藏宋版古籍百余种而名“百宋一廛”。

另建有荛圃,广招四方志同道合之士“相与谈讌其间”(均见杨荫深《中国学术家列传》),学识愈加醰萃,成为着名藏书家、出版家和杰出的目录学家。其目录学上的成就主要有二:一、勤于着述,精于鉴别,善撰题识。撰有《百宋一廛书录》、《百宋一廛赋注》、《待访古今杂剧存目》、《也是园古今杂剧存目》。有丰富的鉴别古籍版本的经验,先后为九百多种古籍题识,辑为《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荛圃藏书题识》、《荛圃藏书题识续录》。并指出:“古书原委,必借他书以证明之。”“识书之道,在广见博闻,所以多留重本。”“凡旧版模糊处,最忌以新版填补”(均见《荛圃藏书题识》)等,进一步丰富了鉴别古籍版本的经验和理论。在乾隆纂修《四库全书》时,敢于提出存真求实的卓见,对保存文化典籍,真实、完整的反映图书内容,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精于校勘,主张择善以从,反对迷信宋太,多有独见之处。为把书校精,定有三条原则:一是过临校记。即把各家对某书的校勘所得,集中在一起,以供参考;二是严守家法。采取以“死校”为主的传统方法,兼之以“活校”;三是借助他山。即用人之长,补己之短,请名流学者为之校书,或共相参订。故王大隆《荛圃藏书题识再续录跋》评其曰:“每得一书,必丹黄点勘,孜孜不倦,务为善本留真,以待后人之研讨,存古之功,自不可没。”平生校书不下百数十种,成为校勘札记的有《周礼札记》、《国语杂记》、《战国策札记》、《山海经校勘记》、《伤寒总病论札记》等。除着述、校勘外,还刻有《士礼居丛书》十九种,计一百九十四卷,其中多有罕见之书,并于卷后附札记,诠释音义,刊正谬误,深为校刊学家所翘楚。

上一篇:江藩 下一篇:中国目录学家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