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20:25:32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566页(457字)

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发展,社会变革使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以下几个原则:(1)互相渗透原则。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内容、道德、理想、纪律、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渗透到各种活动的各个方面中去,培养学生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2)情感与暗示原则。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师对学生的及时、适当的一些暗示,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3)转换与脱敏相统一的原则。转换指转换那些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的环境、活动及固有的心理状态;脱敏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接触或再植曾使学生产生异常心理的意境。(4)课堂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的原则。

(5)适度原则。教学内容要适度,教育措施要得当。

(6)学校、家庭、社会同步教育的原则。创造一个目标一致、协调统一的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