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22:48:16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1068页(620字)

明初永乐、宣德年间大规模的远洋航海贸易活动。

亦称“三保太监下西洋”。郑和原姓,小字三保,云南昆阳州人,回族,世奉伊斯兰教。

少入燕邸,朱棣起兵,以从征功赐郑姓。明初经过洪武朝30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对外贸易呈增长势头。永乐三年(1405),成祖派内官监太监郑和与副使王景弘率水手、通事、医生、工匠、官兵27800余人,分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当时称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海域为西洋)。船队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发,南下古城(今越南南部),遍及爪哇、苏门答腊等南洋各国,到锡兰(今斯里兰卡),至印度西海岸返航,永乐五年归国。

其后,又于永乐年间5次、宣德年间1次远航。前后28年,凡7次(一说8次),历30余国,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红海和麦加。所乘“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阔18丈,可容千人。郑和航行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早半个世纪以上,船队规模与船只大小,均胜其多倍。郑和每到一地,便以丝绸、瓷器、缎匹、烧珠、印花布、铜铁器物换取香料、染料、药材、锡砂、玛瑙、宝石、犀角、象牙等当地特产。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互相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了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随行人员马欢着《瀛涯胜览》、费信着《星槎胜览》、巩珍着《西洋番国志》,记述航行见闻甚详,《郑和航海图》、《针位编》记述航向、航程、方位、航线、暗礁、浅滩等,都很有科学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