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

书籍: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01:30:0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第339页(376字)

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殷周时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包括土地的占有方式和经营方式。

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其他儒家着作和经学家传注,说法皆类似,认为古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国家将每平方里的土地按“井”字形划分为九块,分配给农民耕作;中一块为公田,余八块为私田。八块私田分给八户;公田由八户共耕,收获归国家。男子成年才授田,老、死者还田。

多数学者认为古代确曾有过井田制,并且盛行于周代,到战国时才完全崩溃。但有人认为,孟子所说只是儒家理想化的土地制度,历史上根本没有出现过。

对“井田制”性质的看法,也多有分歧:有的认为是村社的土地制度;有的认为是榨取奴隶劳动的工作单位和赏赐奴隶管理者的报酬单位;有的认为是领主经济下的封建土地制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