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波普

书籍: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01:34:5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第353页(556字)

【生卒】:1902—

【介绍】:

奥地利哲学家。

出生于维也纳,曾任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被封为爵士。他提出两个着名理论:(1)“证伪原则”,又称“可否证性原则”。这是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提出的。他认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不在于可证实性,而在于可证伪性,科学的本质在于可证伪性。

一个理论的普遍性不可能穷尽事实,微小的“逆事例”都可以驳倒已有的理论,只有“否定的事例”才具有决定的意义。科学理论不能还原为以经验为基础的陈述,理论的普遍性和科学性的高低在于可证伪程度高低。

知识的增长图式是,问题→试探性理论→排除错误→新的问题,即“猜测与反驳”形式。不可驳倒性的理论是伪科学。(2)“三个世界”的理论。即物理世界Ⅰ、精神状态世界Ⅱ、思想内容的世界Ⅲ。三个世界都是实在的,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他特别强调世界Ⅲ,即科学理论、知识,认为它是“自主的”、“独立的”客观实在。

卡尔·波普的理论包含着某些合理之处,如“证伪原则”看到理论、认识的相对性;“三个世界”理论看到思想内容有别于世界Ⅰ和世界Ⅱ。但是,“三个世界”实际上是世界本原的多元论,否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伪原则”否认了科学发展中的肯定性、继承性。

着作有《研究的逻辑》、《猜想与反驳》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