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书籍: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01:40:4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第368页(699字)

【生卒】:前551—前479

【介绍】: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幼年丧父,生活贫困,曾做过管理仓库、畜牧的小官,任鲁国“司寇”三个月。

他为宣传自己的学说而游说许多诸侯国,终不为用。晚年回鲁国,从事文化教育和整理古代典籍工作。其学说,一般认为是新兴封建贵族的代表,也有人认为是奴隶主贵族的代表。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和德治,反对暴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要求“正名”,巩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认为“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和潜越行为和政权“下移”都是不对的,会破坏国家的礼乐制度。在伦理思想上,他提出仁和礼的学说,认为人应该“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的视、听、言、动都要以礼为标准,“克己复礼为仁”。在哲学上有天命论的思想。

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小,侮圣人之言。”(《季氏》)人要“知天命”。不过,他强调人要努力于现实生活,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他赞扬“学而知之者”,主张多闻、多见、多思,但又承认有“生而知之者”和“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在教育方面提出了“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等合理思想,但轻视体力劳动和学习生产知识。总之,孔子的思想是多方面的,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需全面的研究和探讨。除整理《》、《书》、《礼》、《乐》和删修《春秋》外,着作是《论语》,这是一部他的弟子所辑录的孔子言行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