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书籍: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02:16:0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第468页(596字)

【生卒】:约前372—约前289

【介绍】:

战国时代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字子与,今山东邹县人。他到许多诸侯国游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未被采纳,晚年为齐宣王客卿,后因意见不合辞去客卿,和他的学生万章等着书立说。他一方面赞扬等级制,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另一方面又提倡施行王道和仁政,反对暴君苛政。仁政是对“士”(知识分子)“尊贤技能,俊杰在位”,对商人减轻负担,对耕者恢复井田制,对市民不征住宅税。

仁政为了王道,王道是“保民而王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是“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应给民以恒产,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保障。才“天下平”。

这些思想具有历史积极意义。

在哲学上,他把天看作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认为王权是“天”授予的,贤明的君主体现了天的意志。在他看来,“万物皆备于我”,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就可以认识“天”。

在这里,既有客观唯心主义又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在伦理道德上,他是先验主义性善论的创始者。据他说,仁义礼知信的道德观念是先天的,人人皆有“善端”。

人性是善的,有人由于受了“物欲”的引诱,所以才变坏了。

他强调道德的自我修养,反对自暴自弃。孟子在儒家正统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着作有《孟子》7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