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音韵学辞典

重纽

书籍:音韵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2:56:03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13页(1443字)

音韵学术语。

《切韵》系统韵书的某些韵中存在喉、牙、唇音对立的反切,今称这些对立的反切为重纽,也称重出喉、牙、唇音。如《广韵》支韵:牺,许羁切;诧,香支切。许、香同为晓纽,羁、支韵同类。

等于在同一韵中出现读音相同的反切。

清初江永已注意到重纽问题,陈澧《切韵考》关于反切原理的论述,则为进一步认识重纽提供了重要依据。《切韵考》卷一:“《广韵》同音之字不为两切语,则必陆氏之旧也。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上字同类者,下字必不同类。”陈氏根据这一原则,把对立的反切分成两类。他从理论上承认了重纽的存在,并认为相对立的重纽之间读音不同。

近代章炳麟开始对重纽进行解释,《国故论衡·音理论》:“妫切居为,规切居隋,两纽也;亏切去为,闚切去随,两纽也;奇切渠羁,岐切巨支,两纽也;皮切符羁,陴切符支,两纽也。是四类者,妫亏奇皮古在歌,规闚岐陴古在支。”章氏以为重纽反映了古音不同,言外之意在《切韵》时代,重纽已经没有读音的区别了。

当代学者对重纽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一派认为重纽没有读音区别,不承认重纽的存在,一派认为重纽读音不同。前者如高本汉、王力。后者又分三种意见:①认为读音不同表现在声母上,如王静如在《论开合口》中说:“唇音有二种,一具撮口势[pw-],-为平唇[p-],撮口占三等,平唇占四等。三等韵重出之唇音,其三等为撮唇,而四等为平唇。

”由此推及到喉牙音重纽决定于是否带“撮唇势”,如拟见母重纽为[k][kw]的对立,晓母为[x][xw]的对立。②认为读音不同表现在韵母的主元音上。

持这种观点的有董同龢、周法高等。董氏在《广韵重纽试释》中假定,一组重纽主元音与高本汉拟音相同,相对的另一组重纽主元音则可能表现为松紧、高低的差异,如,高氏拟支、真韵主元音为e,仙、祭、宵等韵主元音为ε,董氏认为相对应的重纽主元音支、真韵当为ě,仙、祭、宵韵当为

这样重纽主元音的对立关系表现为带与不带“ˇ”符号。

董氏“ˇ”符号与高本汉“ˇ”符号的意义不同,高氏以“ˇ”表示轻短,带有辅音性质,董氏以“ˇ”符号表示该元音与原元音只有松紧、高低的不同。董氏带“ˇ”符号比不带“ˇ”符号的元音是松,还是紧,是高还是低,没有做出最后结论,留待进一步研究。周法高《广韵重纽研究》一文中也认为重纽表现为韵母主元音不同,周氏认为是音质不同,把支韵重纽拟作[ie][iε],脂韵重纽拟作[i][l]等。

③认为读音不同表现在介音上。持这种看法的有陆志韦、王静如和日本学者河野六郎、有坂秀士。

王静如于1948年发表《论古汉语之腭介音》,修正了1941年《论开合口》一文中关于重纽的见解,提出了重纽表现为介音不同的见解。认为一类为硬介音[i],另一类为软介音[i],如先韵,韵图上排在四等位置的为εn,排在三等位置的为iεn。

此见解逐渐被一些学者所接受。李荣、邵荣芬也都接受这一观点,把重纽两类韵介音拟作[i]和[j]。

此外,在有重纽的韵中,非重出音——舌齿音——的韵类究竟同于本韵重出喉牙音的哪一套呢?对此,目前也有三种说法:①董同龢认为,舌齿音与韵图上排在四等的喉牙唇音为一类,韵图排在三等的喉牙唇音自为一类。②陆志韦认为,舌齿音中的庄知两组和来母与重出的三等字为一类,其余的与重出的四等为一类。

③邵荣芬认为,舌齿音与排在三等的重出喉牙唇音为一类,排在四等的喉牙唇音自为一类。

重纽问题从陈澧正式提出来,至今尚无公认的结论,但诸多的见解已为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