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22页(1611字)
音韵学术语。
根据韵母中主要元音及介音的发音状况的差异而划分的类别。是等韵学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等是“等第”的意思。
等的概念大约起于唐代。
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中有“四等轻重例”,举平上去入四声的字各列四行,如
这里每种声调列字的顺序就是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等字注反切,二三四等字只注韵目。宋元以后有了等韵图。早期等韵图的基本格局,也是将韵分成四等。
合四个等,配以平上去入,即成为一个转(一个图),如《韵镜》第23图,平声一等寒韵,二等删韵,三等仙韵,四等先韵;上声一等旱韵,二等潸韵,三等狝韵,四等铣韵;去声一等翰韵,二等谏韵,三等线韵,四等霰韵;入声一等曷韵,二等黠韵,三等薛韵,四等屑韵。有的图四等不齐全,各韵按等归属,空缺的行表示本图没有该等的韵。根据《守温韵学残卷》和早期等韵图,《广韵》一书的韵部可以按等分成以下几类:①一等韵: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举平声以赅上去入声,下同),②二等韵:江佳皆夬臻删山肴耕咸衔,③四等韵:齐先萧青添。以上三类,在韵图上每韵只占一行(即一个等)的位置。
④三等韵。三等韵又可分为三类。子类:微废文殷元严凡,这一类在韵图上只占三等的位置,因此也称为“纯三等韵”;丑类:钟之鱼虞齐海阳蒸清尤幽,在韵图中这一类韵的齿音字占二、三、四等的位置,喻母占三、四等的位置,其余声母字只占三等的位置;寅类:支脂祭真仙宵侵盐,在韵图中这一类韵的齿音字占二、三、四等的位置,喉、牙、唇音字占三、四等的位置,其余只占三等位置。⑤一三等合韵:东韵、戈韵,东韵相当于一个一等韵加上一个丑类韵。
戈韵相当于一个一等韵加上一个子类韵。⑥二三等合韵:麻韵、庚韵,麻韵相当于一个二等韵加上一个丑类韵,庚韵相当于一个二等韵加上一个子类韵。
在韵图上丑类韵占据二、三、四等三种位置,是由于韵图的组织造成的,因为齿音实际上包括三种不同的声母,正齿三等声母照三[t]穿三[t‘]床三[d]审三[]禅三[]占据着三等的位置,齿头音声母精[ts]清[ts‘]从[dz]心[s]邪[z]就被挤到四等的位置上去了,而正齿二等声母照二[t]穿二[t‘]床-[d]审二[]禅二[]就被挤到二等的位置上去了。寅类韵除了齿音二三四都有字(情况与丑类韵相同)外,喉牙唇音三四等都有字,称为“重出喉牙唇音”,或称“重纽”。
列在四等的重纽字可称为寅A类,列在三等的重纽字为寅B类,寅A类实际上仍是三等字,因为三等位置被寅B类占据而不得不挤入四等。
在韵书上,A、B两类的反切下字明显地分为两组,在上古有不同的来源,因此韵图中对这两类字是分别得很清楚的,以至于有的图上明明三等的位置空着,寅A类字也被排在四等的位置上。
如《韵镜》第26图就如此。
四等的区别,在于声音的洪细。
清江永《音学辨微》说:“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用现代语音学术语来说,一二等韵没有[i]介音,所以声音“大”,三四等韵有[i]介音,所以声音“细”,二等韵的主要元音比一等韵稍前稍高,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间稍小,所以是“次大”,四等韵的主要元音比三等韵更前更高,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间最小,所以“尤细”。
等与声母也有关系。
因为声母、韵母有一定的配合关系。
等韵图中,轻唇音只出现在三等,舌头音只出现在一四等,舌上音只出现在二三等,齿头音没有二三等,正齿音没有一四等,日母只有三等。韵图中声母出现的情况如下表:
等的概念在分析汉语语音时成为一种有用的方法,因此它的运用早已越出等韵学的范围,在分析切韵音系以至上古汉语音系时,都产生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