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韵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26页(884字)
音韵学术语。
亦称“韵图。”是等韵学上用来表现汉字字音的图表。它是研究汉语语音的一种手段,又是等韵学分析语音的具体成果。等韵图是汉语的音节总表,是汉语语音系统的框架。
它将汉语的声、韵、调有系统地组织成图表,以类相从,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使人们能执简驭繁,辨析语音,掌握汉语的整个音系。韵图使反切这种较难掌握的方法变得比较直观,因此,它又是一种方便初学的练音表。
韵图根据韵摄或转分成若干图,每图横列声母(五音、七音或三十六字母),纵列平上去入四声各一、二、三、四四等韵母,每一格位表示一个音节。字所在的纵列代表它的声母,横行代表它的韵母,声韵相拼,就得出该音节的读音来。
下图是《通志·七音略》中的第一图:
图中最上两行是三十六字母,第三行是三十六字母所归属的七音,以下16行,平、上、去、入四声各以一、二、三、四等排列,最左一列是《广韵》韵目。图中“东”字在端母[t]平声东韵一等[uη],即得出[tuη]的读音。空格表示有音无字(有的等韵图以o表示有音无字)。
等韵图使纷繁的反切化为简单的图表,整个音系一目了然。
韵书中一个韵有时包含几个韵母,如《广韵》平声一东韵兼有一、三等,去声十四泰韵兼有开合口,平声五支韵不但兼有开合口,而且喉牙唇音各有重纽,实分四类。韵图则开合口不同图、异等不同行,重纽也分别得清清楚楚。为人们审音辨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韵图的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音变化的历程,比如轻唇音与重唇音同列,舌上音与舌头音同列,反映了轻重唇音、舌头音舌上音的历史渊源关系,为人们研究上古音提供了可贵的材料。
现存最早的等韵图是宋代的《韵镜》(撰人不详)、郑樵《七音略》、司马光《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撰人不详)。前两者表现《广韵》一系韵书的语音系统,后两者根据当时的语音对《广韵》系韵书的语音系统加以调整。后来出现的等韵图,绝大多数都是表现当时的实际语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