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音韵学辞典

两声各义

书籍:音韵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4:31:17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124页(474字)

音韵学术语。

指一个字用不同声调区别意义的情况,即今天说的四声别义。清顾炎武最先使用此术语,见于《音学五书·音论》。

顾氏认为前代学者提出的一个字用不同声调区别意义的说法不可信。他举例说:前代学者认为爱恶之恶读去声,美恶之恶读入声,这种区别始于晋葛洪、徐邈、晋宋以下视为当然。而在先秦没有这种区别。《楚辞·离骚》“好蔽美而称恶”的“恶”,与固、寤、古韵,“孰云察余之美恶”的“恶”,与宇韵,此二例“恶”用于“美恶”义,均不读入声,而读去声;汉刘歆《遂初赋》“为群邪之所恶”之“恶”,与落韵,魏丁仪《厉志赋》“将未审乎好恶”之“恶”,与错韵,此二例“恶”用于“爱恶”义,均不读去声,而读入声。

他的结论是:“乃知去入之别,不过发言轻重之间,而非有此疆尔界之分也。凡书中两声之字,此类实多,难以枚举。

自训诂出而经学衰,韵书行而古废。小辩愈滋,大道日隐。噫!先圣之微言,汨于蒙师之口耳者多矣。”现代学者不同意顾氏见解,认为他这段话有3个毛病:其一认为去入之别似有实无,其二是以偏盖全,其三是学术上的复古思想。

上一篇:连读变调 下一篇:音韵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