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音韵学辞典

问学集

书籍:音韵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5:57:45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229页(1137字)

文字音韵训诂学着作。

现代周祖谟着。中华书局(北京)1966年出版。本书收集了作者44篇论文,其中一半以上是有关音韵学的论文,其中多所创见,蔚成一家之言。如《两汉韵部略说》提出“两汉之音不同于周秦,东汉之音又不同于西汉”的观点,认为《经》韵分31部,到西汉变为27部(脂微合一、侯合一、真谆合一、质术合一;之部尤韵字转入幽部,幽部轨字转入之部),到东汉则歌部支韵字转入支部,鱼侯部家华一类字转入歌部,蒸部弓雄等字转入冬部,阳部京明一类字转入耕部。

关于上古音问题,作者反对古无去声、古无上声之说,主张古有平上去入四声(《古音有无上去二声辨》);认为四声别义的现象始自后汉(《四声别义释例》)。《诗经韵字表》表现了作者对诗经押韵和谐声系统的见解,表中将《诗经》的韵部分为31部,每部列出该部字所从的谐声声符及《诗经》入韵字。

颜氏家训音辞篇注补》以元音之洪细、介音之有无来解释汉儒“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关于中古音,本书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如《万象名义中之原本玉篇音系》,考得声类为39类,代表36个音位,其中轻唇音甫、孚、扶3类与补、普、蒲3类秩然不紊;端组与知组分立,照组与庄组分立,不分明微,不分泥娘。又考得韵类为52部,合平上去入四声计之共178类,与《切韵》分韵系统大体一致。《切韵的性质和它的音系基础》一文,主张《切韵》是一部有正音意义的韵书,它不是某一地点的方音的记录,它的音系基础是公元6世纪金陵邺下的雅言,参酌通行的读书音而定的。因此《切韵》音系就是6世纪文学语言的语音系统。《切韵与吴音》进一步指出,到了唐代,北方语言有了新的发展,而与保存六朝时代文学语言语音系统的切韵音系产生了分歧,六朝旧音多存于江左,这就是一些人把切韵音称为“吴音”的原因。

《关于唐代方言中四声读法的一些资料》指出,平上去入四声在唐代已因声母清浊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读法,调类的数目也有增加,大多数方言中平声已分为两个调类,有些方言中全浊上声与去声读成一调,有些方言中甚至四声各分为两调。《宋代汴洛语音考》据宋代邵雍《皇极经世书声音图》考出宋代汴洛音声类有24声母,与《中原音韵》之20母相近;韵类有57类(阴声16、阳声20、入声21),同摄之一、二等混为一类,三、四等混为一类,其读音盖不出开齐合撮四呼,与元明以后之音相近;声调虽有平上去入四声,但上声浊母已读为去声,入声除-p尾还保存外,其余仅读为促音而已。《宋代方音》则根据宋人笔记举出当时方言歧异的一些实例。文集中还有若干篇文章,对古代一些韵书、音义书(或它们的残卷)进行考证、校刊,对一些音韵学论着进行解释、批评,对上古声类的音值进行构拟,均有独到见解。

上一篇:文选音义 下一篇:音韵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