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音韵学辞典

转语

书籍:音韵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7:16:53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322页(715字)

书名。

清戴震撰。已佚。据《戴氏遗书·文集》中《转语二十章序》(作于乾隆十二年(1747),可以推见此书的大略及宗旨。《序》称:“人之语言万变,而声气之微有自然之节限。是故六书依声托事,假借相禅,其用至博,操之至约也。学士茫然莫究。

今别为二十章,各从乎声,以原其义。”可知该书主要是从音理上解释六书假借(实包括转注)中的音近义同现象。

戴氏认为,意义相同而声音有一定关系的词,是语词的声音变转所致,他称之为“转语”。二十章就是三十六母的20个声音限域。他说:“人口始喉,下底唇末,按位以谱之,其为声之大限五,小限各四。”“大限”即喉牙、舌头、舌上与正齿、齿头、唇5大发音部位,小限即发、送、收(内外收)4种发音方法。他认为,声音的这些节限位次是自然天成的,语词的声音流转虽然纷繁,却都是根据这些节限位次参伍而成,因而可据以寻出其间的轨迹,以约操博。他规定,凡同位(即声同而韵不同)为正转,位同(即声母发音方法同)为变转。

“凡同位则同声,同声则可以通乎其义;位同则声变而同,声变而同则其义亦可以比之而通。”如“台、余、予、阳”为喻母字,位在第一大限第三小限,“印、言、我”为疑母字,位在第四大限第三小限,都是自称之辞。台余予阳同位,印言我同位;这两组又是位同。戴氏意在根据声音的某些规律性关系,找出语词声音流变所必须遵循的轨道,来解释大量的音义相关现象。

他提出:“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证之。”这种音义互求的方法,对清代训诂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戴氏着眼于声纽,较之当时人们多注重韵母,颇具独见,这反映了戴氏独特的观察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近人曾广源认为戴震的《声类表》就是《转语》。

上一篇:转注古音略 下一篇:音韵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