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典故大辞典》第169页(301字)
《左传·隐公一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韪:对,是。
后以犯天下之不韪谓公然去敢干天下人认为最大的错事。亦作“冒天下之大不韪”。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得冒天下之大不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