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典故大辞典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书籍:中国典故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09:21:45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典故大辞典》第686页(604字)

《易·乾传》九五“疏”:“蚕吐丝而商弦绝,铜山崩而洛钟应。

”(见《佩文韵府》卷八四“洛钟应”下引)

世说新语·文学》“殷(殷仲堪)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上文殷问远公《易》何以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故殷又发此问)·”梁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曰:“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太史,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的官吏。

待诏,也是官名,原为应伺召对之意,汉代征士优异者待诏金门。

后遂用为官名)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袤,音máo,纵长,也指横长;延袤,绵延连续)二十馀里。”

铜山崩洛钟应,实际上是山崩地震而产生的共振共鸣。后根据上述传说记载,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相互影响,彼此呼应。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

上一篇:铜琶铁板 下一篇:中国典故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