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典故大辞典》第748页(325字)
《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唐·李贤注:“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也。讽谏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
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
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
见《大戴礼》。”又,汉·刘向《说苑·正谏》谓五谏为正谏、降谏、忠谏、戆谏、讽谏。
《孔子家语·辨政》谓五谏为谲谏、戆谏、降谏、直谏、讽谏。
古时侯,人臣谏君有五种不同的态度方式,其说法不一。
后用为咏近臣之典。
唐·权德舆《送黔中裴中丞阁老赴任》诗:“五谏留中禁,双旌辍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