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典故大辞典

献可替否(进可替否)

书籍:中国典故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0:16:43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典故大辞典》第771页(713字)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可,许可,赞成;否,不然,不可,不赞成),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无干,民无争心。”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时候,君主所认为是好的,也可能恰恰是不对的,这时候,为臣的就应该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以纠正君主的认识。

有时候,君主认为是不好的,也可能恰恰是对的,这时候,为臣的就应该坚持正确的主张,以使君主放弃原来的错误看法。

直言敢谏,相反而相成,做到了这一点,便能出现政通人和的局面了。

春秋时,齐景公狩猎回来,齐相晏子侍侯于遄台,景公的宠臣梁丘据也赶来奉侍。景公说,只有梁丘据能与自己和衷共济。晏子认为,据之事君,事事盲目苟同,是谄谀媚上,不是和衷共济。

古之君子待人处事,既要和睦,又不曲意逢迎,以调味羹汤为例,说明君臣之间都要尊重事实,讲求道理,相反相成,这才是真正的和衷共济,事情才能办好。

相反,君主独断专行,自以为是,而臣下则阿谀奉承,对国事民情不负责任,恰如作羹与奏乐,除了水的随和,再无别的佐料,除了单一的音调,别无宫商律吕,这便失掉了治理阴阳,调和五味的宰辅之功。

“献可替否”的意思是:赞成好的,废止不好的。后因以臣对君或下对上的规善劝过,叫做“献可替否”。

《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

上一篇:献赋客 下一篇:中国典故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