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语文大辞海

书籍:语文大辞海 更新时间:2018-11-29 03:37:49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辽宁大学出版社《语文大辞海》第1155页(1932字)

〈副词〉

1.用在句中,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时间上相衔接,或情理上相因承(一般表示在前边所说的条件或原因下,才产生了后者),可译为“才”、“便”、“就”、“于是”等。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这时他才明白前面的狼之所以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诱骗对方。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他们看见了渔人,便大吃一惊,问他从什么地方来。

③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卷,列贾五百金,告公。

《记王忠肃公翱事》——王翱多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话办。他们便伪造了买房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并告诉了王翱。

④虽一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张衡传》——虽然其中一条龙的机关因地震而动起来,可其它七条龙头的机关却纹丝不动,按照吐丸龙头的方向,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在哪个方向。

子大惭,乃捐金于野。《乐羊子妻》——羊子非常惭愧,于是把金子丢到了野外。

2.用在句中,起加强判断的作用,可译为“本是”、“是”、“原来是”、“就是”、“只是”等。

①圣主乃吾辈共事之主,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谭嗣同》——圣明的皇帝本是我们共同侍奉的君主,我和您一起蒙受到皇帝特殊的优侍,救护皇上的责任,并不就在您一个人。

②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我的同族老前辈涂山公,是左公的外甥,他和我已故的父亲相好,他说狱中左公对史可法的一番话是他亲自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③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柳毅传》——柳毅惊讶地看着她,原来是个非常美丽的女子。

④昔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

《柳毅传》——从前尧做天子时遭受九年的洪灾,就是他一怒造成的。

⑤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我只是这样做了,过后再问自己,心里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3.用在句中,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的递转,可译为“却”、“竟”、“可是”、“竟然”、“但是”等。

①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答司谏议书》——士大夫多数人以不关心国家大事,把迎合世俗向人家献媚讨好当作美事,皇上却想改变这种现状……。

②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原毁》——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可是我竟不能这样。

③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而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柳敬亭传》——从那时以来,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大为人所知了,可是近年来人们都称赞柳敬亭说书的高超技艺。

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可是知识浅薄的人竟然靠用斧子敲打石头来求得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还自认为弄清了它的真相。

⑤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复庵记》——但是太子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于是范君才做了道士

〔附〕“乃”的基本词性应看作副词,但在古汉语中还有特殊用法:如“乃”作并列连词时,可译为“又”;作代词时,可译为“他”、“你”等。

①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既合于《桑林》舞曲的旋律,又合于《经首》乐章的节奏。

②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芋老人传》——抛弃了他的妻子,致使妻子忧郁而死,这是把他妻子看成芋头一样啊!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志!

上一篇: 下一篇:语文大辞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