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辽宁大学出版社《语文大辞海》第1192页(1500字)
〈介词〉
1.用在句中,介绍出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对象,可译为“对”、“向”、“跟”、“给”等。
①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②墨子说:“胡不见我于王?”《公输》——墨子说:“为什么不把我向楚王引见呢?”
③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诸葛亮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跟管仲、乐毅相比,当时没人同意他这样比。
④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答司马谏议书》——我却认为从皇帝那儿接受了旨意议订法令制度,经过朝廷讨论修订,然后交给有关官员去执行,不能叫“侵官”。
2.用在句中,介绍出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鸿门宴》——刘邦问:“他跟您谁年纪小,谁年纪大?”张良说:“他比我年纪大。”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六国论》——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各国的势力都比秦国弱。
3.用在句中,介绍出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
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赤壁之战》——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跟曹操有仇,暂且依附在刘表那儿。
②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孙权直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
③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我正心里惊慌想要回去,这时从水上发出了很大的声音。
4,用在被动句中,介绍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心意被困惑,思虑被堵塞,然后才可能奋发有为。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往往是从极微小的事情中积累起来的,而聪明有武勇的人,常常被他所溺爱的人和事逼到困境,难道只有溺于伶人才会这样吗?
5.“于”和“是”构成“于是”惯用格式。
一种用法作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不译出;另一种用法是把它看作介宾结构,“于”作介词,“是”作代词,两者根据上下语意,可灵活译出。
①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坠如落叶。《冯婉贞》——于是很多只枪一齐开火,敌人就像落叶一样纷纷倒地。
②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于是废弃了先王的法度,焚烧了诸子百家的书籍,企图使百姓愚昧。
③吾惛,不能进丁是矣。
《齐桓晋文之事》——我很糊涂,不能做到这种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