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艺联盟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391页(1015字)

30年代台湾作家、人和评论家统一的联合团体。1934年5月6日在台中市成立,由爱国作家赖明弘、张深切等82人发起组成。联盟的宗旨是“联络台湾文艺家,互相图谋亲睦,以振兴台湾文艺”。具体任务是“发刊杂志,刊行书册,开文艺讲演会,开文艺座谈会”。机构设置有会员总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选出执行委员15名:北部为黄纯青、黄得时、林克夫、廖毓文等8人;中部为赖庆、张深切、赖明弘等5人;南部为郭水潭、蔡秋桐2人。由赖和、赖庆、赖明弘、何集壁、张深切5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张深切任常委会委员长。联盟在其政治主张中,把反对日本侵略,争取台湾回归祖国作为最高历史使命,坚持进行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极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的思想禁锢、文化专制和奴化教育,把争取民主政治和言论自由列为重要任务。宣言“帮助一直受摧萎拘束的文艺家们,伸展其发言权”。在文艺主张中,强调文艺的大众化,提出“推翻腐朽文艺,实现文艺大众化”的口号。公开宣称:“我们排斥一切反动的文艺作品”,努力于爱国进步文艺的发展。联盟在会员总会下设立了嘉义、埔里、佳里和日本东京支部。其组织发展迅速,至1938年8月第二次台湾文艺大会召开时,会员已有数百人之多,遍布台湾各地。联盟成立后,曾设置文学奖,扶植培养新人和发展爱国文艺;先后在台北、台南、嘉义各地举办文艺报告会和文艺座谈会;联盟成员创作发表了一批具有爱国反帝精神,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学作品,杨华的《薄命》,吕赫若的《车》,杨逵的《送报夫》等小说,堪称名篇;张深切的《对台湾新文学路线的一提案》,蔡嵩林的《中国文学的近况》,魏晋的《最近文坛上的大众化》等理论文章,影响甚大,被目为指路之作。1934年11月5日联盟创办机关刊物《台湾文艺》,至1938年8月出至第3卷7、8期合刊号后终刊,是台湾新文学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历时最长的文艺期刊。台湾文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台湾抗日爱国文学运动从分散走向统一,是台湾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的大团结、大联合,在台湾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如着名作家赖明弘所说:“文艺联盟不但是台湾代表的文学团体,也是成为台湾知识分子的精神堡垒……由于台湾联盟的成立,才确立了文学运动的第一步,才起了领导文学运动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加紧以及经济的困扰,加之联盟内部出现的分化,台湾文艺联盟的活动逐渐停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