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466页(611字)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的着名文学团体。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由留日学生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郑伯奇、田汉、张资平等发起、再加何畏、徐祖正等组成。创造社的活动分为两个时期:从1921年至1925年其主要成员南下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止,称为“创造前期”;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回到上海,彭康、冯乃超、朱镜我、李初梨等加入创造社到1929年遭国民党政府查封止,称为“创造后期”。其前期宣称“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活动”,十分强调文学表现自我。他们崇天才,重神会,强调艺术规律,带着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被文坛称为“为艺术派”。另一方面,他们也重视文学的社会意义,指出文艺思想的核心是文学的“时代使命”,表现出在文艺观上存在的内在矛盾。创造社的作家们以旧社会叛逆者的姿态跃上文坛,以独具风格的作品展开对黑暗现实的攻击和光明未来的追求,表现了浪漫主义特色。五卅运动后,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巨大转变,努力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写实主义文学”,提出了“不做时代落伍者”等富有时代性的主张,创造社后期则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该社前期曾编辑社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和《创造日》,出版《创造社丛书》,后期编辑出版《创造月刊》和《文化批判》,都有过较大影响。1929年2月7日创造社及其所属的出版部遭国民党政府查禁,活动被迫停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