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艺术学校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661页(670字)

简称“部艺”,抗日战争时期培养部队艺术干部的学校兼艺术工作团体。1941年4月10日成立于延安。正、副校长为莫文骅、王震之。负责人有史行、晏甬、刘禄昌、萧元理、陈其通、江波、任思忠等。先后有烽火剧社总社、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留守兵团所属各旅宣传队、怒吼剧团、边保剧团、吕梁剧社、七月剧社、前线剧社、战士剧社、火星剧社等单位送学员来轮训。全校学员编为三个队,队长分别为杜育民、陈正亮和徐信。其中第一队多为文艺骨干,分戏剧、音乐、文学、美术等四个班,分别由翟强、张林簃、黄照、徐一枝等为主任教员。并聘有鲁艺的各方面专家兼课。同年底成立了以王震之为团长的“部艺实验剧团”。又陆续在鄜县、庆阳、延安设立三所分校。1942年冬,奉命改编为“部队艺术工作团”。该校从成立之日起,便在朱德总司令“部艺的学员应练习战斗的生活与宣传的才能”的指示下,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先后演出众多大、小剧目,计有《罗国富》、《小小锄奸队》、《驿站》、《悭吝人》、《李秀成之死》、《太平天国》、《反正》、《老辈子》、《保卫边区》、《向劳动英雄看齐》等。其中由部艺实验剧团演出的七幕话剧《太平天国》和由部艺工作团演出的探索歌剧、话剧结合新路的《保卫边区》两剧,博得了中央领导,广大群众的好评。其间还多次带着小型节目到校外各部队驻地进行演出宣传;在大生产运动中开荒种地、烧窑制瓷,成绩显着。在培养部队艺术人才、实践文艺新方向和秧歌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43年12月部队艺术工作团,与“青年艺术剧院”合并,组成“联政宣传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