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社(北京)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750页(658字)

五四时期北京大学的着名文化团体。1918年11月19日在北京成立。由北大学生罗家伦、傅斯年、徐彦之等人发起。该社注重思想革命,以唤醒民众,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提倡新文学为己任,热衷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欧州资产阶级文化,注重对于妇女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在现代思想史和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成员有顾颉刚、俞平伯、吴康、杨振声、康白情、冯友兰、朱自清、孙伏园、汪敬熙、叶绍钧、高尚德、张嵩年、潘家洵、何思源、毛子水、陈达材、周作人等人。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等都对该社给予支持并有着重大影响。该社出版有《新潮》月刊和“新潮丛书”,《新潮》月刊1919年1月创刊,以“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为英文译名。该刊曾发表过鲁迅先生一系列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新和杂文,以崭新的思想和独特的形式,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道路。新潮社培养和造就了以新诗人俞平伯、康白情和小说家叶绍钧、罗家伦等人为代表的“新潮之群”,在思想革命向文学革命的转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新潮丛书”出版的《蔡孑民言行录》、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冰心的《春水》以及翻译作品泰戈尔的《飞鸟集》,《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等都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新潮社对新文化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部否定,主张“全盘西化”的观点却是错误的。1922年3月《新潮》在出版三卷12期后终刊,新潮社的活动和影响大大减少,至1927年8月最后告终。

上一篇:新舞台 下一篇:新潮社(浙江大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