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00802 敦煌古医籍考释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3册医药卫生》第88页(594字)

继兴主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10月版。42万字。以研究中国甘肃敦煌出土的古卷子医书为主,兼及西域其他地区的个别医学残卷。敦煌卷子指公元10-11世纪之间,隋唐前后写录的收藏在敦煌石窟中的大批卷子书籍。包括中医的医经、五脏论、诊法、伤寒论、医术、医方、本草、针灸、辟谷服石杂禁方、佛道家医方及医史资料等11类80多种着作。这些医书的发掘,极大地丰富了隋唐前后医学典籍的宝库,对于研究和弥补隋唐医药学史的不足、印证医药史学历来有争议或悬而未决的疑点,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对这些古代医籍进行了深入考释,认为敦煌卷子医书充分反映了隋唐时代的医药学的光辉成就。在医学理论方面对五腑、经脉、俞穴的生理病理论述,有些是在《内经》等古医籍理论基础上的发挥和补充,有些则是不见于传世古医籍或有异于通行陈说者。在诊断方面的成就主要是脉学。敦煌卷子共有7部脉书,分别论述诊脉部位、方法、脉象特征及主病等问题。敦煌医书中还保存了北朝及唐代的4种主要的本草学着作的若干早期传本。在针灸方面《灸经图》和《新集备急灸经》是唐代写绘的灸疗专书,也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图谱。此外敦煌医卷中还保存了1100多首医方,除少数见于前代医学方书外,大都是六朝至隋唐医家的经验方,有的方剂乃是传世方书所佚之方。总之,敦煌出土医书,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中国医药学的成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