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018639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五分册:法国的浪漫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8册文学(下)》第1756页(422字)

[丹麦]勃兰兑斯着。

李宗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1月版。31万字。论述1830年七月革命前法国作家阵线发生变化,拉丁、雨果、缪塞、乔治·桑等加入新的自由运动,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一剧的序言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书,在挂三色旗的市民国王体制下浪漫派进入鼎盛期,谱成法国文学史上璀璨的一章。

分析法国浪漫派的国外影响、国内根源及其三大特征,即真实再现历史或现实的一个侧面——真,力求形式的完美——美,追求宗教或社会革新理想——善。考察雨果、圣伯夫、戈蒂耶、缪塞等对歌的创新;梅里美、大仲马、雨果如何用历史剧取代悲剧;雨果和巴尔扎克如何引进英国的历史小说,这种历史小说又如何让位于巴尔扎克、司汤达和乔治·桑的当代小说。讨论圣西门主义对法国文学的渗透。书中还分别以6章和3章的篇幅详述巴尔扎克与司汤达的生平与创作,司汤达的作品正是由于勃兰兑斯的推荐才开始在法国以外的国家受到重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