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6册文学(上)》第246页(562字)

任半塘着。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0月版。88.2万字。

2册。

揭示唐代歌史实、建立声诗学理论的专着。

分上、下2编。上编阐述声诗学理论。

1至5章详论声诗本体,先确立概念、划定范围、提出条件,然后从章解、片段、字句、叶韵和平仄入手,探讨声诗形体的具体特征,同时指陈其入乐、入舞情况及与大曲、长短句辞的关系。6至9章阐述唐代歌诗的历史环境、声诗的发展源流。

10至12章大量收辑唐代诗乐的有关材料,平议古今中外(日本)有关声诗见解的得失。

下编着录唐五代有调名和传辞的声诗134调、155格,作为声诗的“谱式”。

所录各调之下,总分提要和考订2大部分。提要部分又列“创始”、“名解”、“调略”、“律要”、“别名”、“音调”、“体别”诸项,全面反映每调的体制;考订部分则从辞、乐、歌、舞四方面汇集和考订有关资料,并对某些曲调的历史沿革也作了剖析。

本书研究上承诗、骚、汉魏六朝乐府,下及明清南曲滚唱、弹词开篇,旁涉唐代乐舞、变文,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视角独特,打破了以往唐诗研究只重辞不重声的传统,揭示出唐诗与乐舞等艺术的紧密联系。论述系统细密,资料丰富详实,不但提出了唐代固有的声诗之学,而且对于这门学科的状况、渊源、发展、历史影响等都作了深入探讨,堪称唐代诗乐研究的奠基之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