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00500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册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第207页(488字)

冯契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至1985年4月版。62.3万字。3册。由绪论与两篇组成,叙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合乎逻辑地发展的轨迹。第一篇,论述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儒墨道法诸子的兴起、百家争鸣的高潮、先秦哲学的总结。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动时期,诸子百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围绕着“古今”“礼法”问题展开争论。以“天人”“名实”之争探讨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由荀子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从原始的阴阳说起,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到荀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其积极成果在认识论和逻辑学。第二篇,论述独尊儒术与对儒家神学的批判、玄学感行与儒道释的鼎立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与合流、理学感行与对理学的批判、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阶段。这一阶段中,有经验论和先验论的对立、相对主义和独断论的对立、直观唯物论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则贯串始终。其积极成果除认识论和逻辑学外,还有天道观、人道观。其重要的理论思维教训:一是儒学唯心主义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束缚了科学的发展;二是在明清之际未能象西方那样制订出近代实验科学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