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册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第215页(710字)

赵吉惠等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版。67.1万字。共5编。第一编先秦时期儒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讲述殷周奴隶社会和早期夏文化,春秋时期的学术下移与儒学形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初步发展;第二编战国时期儒学的经学化,讲述汉初的黄老之学和儒学的发展特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汉经学的承传授受及其法典化,两汉经学今古文之争,谶纬流行与反谶纬斗争以及经学之衰微;第三编魏晋时期儒学的玄学化和北朝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融合中的儒学,讲述经学与儒学的玄学化,儒、佛、道纷争与交融中的儒学,儒家经学在魏晋时期的变迁和南北朝时期的分立,儒学的统一与复兴;第四编宋元明清时期儒学理学化,讲述新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北宋新儒学·理学奠基,南宋新儒学·理学的发展,辽、金、元、西夏的儒学,元明时期新儒学·理学的继续发展和演变,宋明新儒学·传统儒学的哲理化;第五编儒学的渐趋衰颓,讲述宋明理学的衰落与解体,理学的余波与汉学兴衰,儒学的渐趋衰落。正文前后的“引言”和“结束语”,指出本书要完成的3项任务:概括与整理中国儒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叙述儒学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与规律性,对于儒学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给以理论的解释与说明;分析与评价儒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发扬儒学精神。上述任务通过对儒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的客观叙述与论证去完成,叙述中注意运用逻辑的历史的相统一方法,即将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既重视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的自然线索,又注意其理论、概念本身内在的逻辑推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