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册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第221页(573字)

郭志坤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版。20.4万字。分11章。第一章概述,其余10章分别论述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商鞅、惠施、公孙荀子韩非、吕不韦诸家的宣传思想。认为,春秋战国是先秦宣传活动的鼎盛时期,当时宣传活动的活跃,有其特定的政治原因和经济条件。从分析时代背景和诸子学派渊源入手,探讨各家宣传思想的形成,各种宣传思想的特殊内容和表现特点,以及各家的宣传手段和技巧,指出:孔子从言可兴邦、亦可丧邦的认识出发,重视宣传,诲人不倦,并注重宣传对象,强调因材施教;老子的“不言之教”,不是不兴教育、不搞宣传,他周游列国,着《道德》五千言,这本身就是一种宣传活动,他的“不言”是反对为政者发号施令;墨子认为宣传之功“贤于耕织”,主张把“圣人之德,昭于天下”,他发明用事实感人的“三表法”、“举他物以明之”的比喻法等;商鞅是宣传法治、宣传农战、宣传霸道的大家;孟子从“正人心、息邪说”出发,四处游说,以道觉民为务;庄子既强调“道”的不可言传性,又“贵言”,并善于作形象宣传;荀子一生从事教化,认为“至诚”能化万民,主张宣传要“善假于物”,配以乐教等。通过对诸子宣传思想的具体分析,揭示先秦宣传思想的共性,以及各家的异同得失,反映古代宣传思想的发展趋势,并为现代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