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02654 禅宗与中国文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第471页(564字)
葛兆光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15.3万字。共4部分。一、禅宗的兴起及其与中国士大夫的交往;二、禅宗与中国士大夫的人生哲学与审美情趣;三、禅宗与中国士大夫的艺术思维;四、结束语: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研究禅宗。本书以禅宗与中国士大夫为主题,探索中国禅宗的崛起、兴盛、衰亡,以及对中国士大夫在哲学思想,文化艺术上的渗透和融合。指出禅宗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的主要派别之一,中国禅宗既融汇印度佛教方面的理论,又与中国老庄思想、魏晋玄学相结合,创立中国式的佛教。由于当时中唐社会危机和士大夫生活信念的变化,士大夫既想解脱又难以忍受苦行的要求,而禅宗又采用最为简易的“顿悟”说,即“我心即佛”,遂使禅宗脱颖而出,至宋而达于全盛,历经元、明、清,在中国士大夫中有着重要影响。禅宗反映在哲学——从禁欲到适意,从适意到纵欲;反映在文化艺术——由粗豪转向细腻,由疏放转为敏感;反映在审美情趣——向着静、幽、淡、雅,向着内心细腻感受的精致,向着超尘脱俗、忘却物我的方向发展。作者用较多篇幅揭示禅宗出现以后给中国士大夫的心理性格、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审美理想和艺术思维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较为深层次地透视中国士大夫的封闭心理、内向性格、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保守观念。收入“中国文化史丛书”。
上一篇:B002653 汉区佛教源流
下一篇:B002656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