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葵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下》第1576页(1716字)

【生卒】:1899—1930

【介绍】:

又名一葵、野葵,号宗阳,化名文质、黄布山、陈亦农,广西桂平人,1899年6月12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五月初五)生。幼入小学,继升中学。1917年夏,毕业于桂平县立中学;同年冬,负笈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实习日语,并自修英语。1918年5月12日,因反对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举行集会,遭日本军警武力镇压,与千余名留日学生罢课归国,并加入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抵沪后,任救国团本部机关刊物《救国日报》编辑;秋,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英文学习,加入北京学生爱国会,后改称北京学生救国会;10月,在李大钊倡议下,与许德珩等发起在北京成立国民杂誌社。1919年1月,《国民》杂志创刊;3月,与许德珩等十三人,发起成立国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不久,讲演团创办劳动补习学校;5月3日,北大学生在北大第三院礼堂举行会议,高师、工专、俄专、高师附中等代表应邀出席,与孟寿椿等担任记録,会议议决,通电陆徵祥等和会全权代表拒絶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定5月4日举行大示威游行等。并成立国立北京大学学生干事会;任文书股干事,负责《五七周刊》编辑工作;6月1日,与许德珩参加在上海举行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筹备会议;16日,任北京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举行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18日,任《全国学联日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夏,于少年中国学会未正式成立之前两个月,加入为会员;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部临时译员;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于北京,任编译部编译员;10月,任少年中国学会文牍股主任。1920年3月,《少年中国》月刊编辑部改组,与李大钊等人,任编辑;同月,在李大钊倡导下,与邓中夏等十八人秘密组织国立北京大学克思学説研究会;夏,北大预科毕业,升读英文系本科;7月,任少年中国学会评议部候补评议员;9月,任少年中国学会评议部评议员,《少年中国》月刊编辑部副主任;11月,出席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大举行之成立大会,为第一批团员之一。1921年10月,负责筹组少年中国学会文学研究会;12月,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成立,任宣传部长;同年,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産党党员。1922年3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委员会改组,任地委委员兼出版部执行委员。1923年12月,任北京团地委委员兼秘书长,兼管学生运动。1924年1月,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5月,与李大钊被北京当局下令通缉;同月,任北京地方团秘书(即书记);6月,任团直晋区执行委员会委员;7月,北大英文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1月,连任北京团地委委员。1926年1月,任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任团广东区委学委书记,又任童子军首届委员兼政治训练处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青年部秘书;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奉中共两广区委命前往广西南宁,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主任,并兼中共广西特派员,旋奉中共两广区委命,由他为领导,与陈勉恕、谭寿林组成中共广西省委筹备组,暂行正式省委职权,积极发展地方组织。1927年2月,黄绍竑借口组织北伐慰劳队,将黄等三十余人调往前綫,遂由广州前往武汉;4月,上海“清党”事起;同月,当北伐慰劳到达安徽芜湖时,突被勒令解散,即赴上海与许德珩、陈延年等接头,即由上海前往武汉,奉党命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7月,武汉国民政府实行“分共”下令通缉邓中夏、黄日葵等人,遂由武汉转移至江西南昌;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4日,随军退出南昌;9月,逃往香港;12月,由香港返上海不久,因病入院治疗。1928年春,与文质彬在上海结婚,婚后不久,被捕入狱。后由党组织通过田汉出面保释;秋,化名文质,只身东渡日本。1929年11月,被日本当局逮捕,因病获准具保狱外就医,入东京帝国大学医院治疗。1930年春,被日本当局勒令出境,即由夫人陪同离日返沪,化名黄布山、陈亦农,以译文维生;12月20日,病逝于上海。年31岁。着有《日本之危机》、《东亚永久和平之基础》、《西藏与中央》、《妇女问题评论》等。

上一篇:黄中垲 下一篇:民国人物大辞典下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