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382页(1325字)

【生卒】:1904—1950

【介绍】:

原名二南,学名培国,笔名弼时、闢世等,湖南湘阴(今汨罗)人,1904年6月13日(清光绪三十年四月三十日)生。5岁,随父亲课读。7岁,入明德小学。9岁,考入贤序学校。12岁,赴长沙,考入湖南第一师範附属高等小学。1917年毕业,入长沙明德学校。1918年,考入长沙长郡联合中学。1920年,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同年8月,入上海外语学校学俄文。时秘密参加上海工读互助团、上海克思研究会活动;同年,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1922年初,转入中国共産党。1924年秋回国,任私立上海大学俄文教授。1925年1月,任中国共産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1926年,任团中央代理书记。1927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出席“八七”会议;同年,于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兼中央书记。1928年6月,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0月,在南陵被捕入狱。1929年3月获释,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务委员;9月,在上海再度被捕。1930年2月后出狱,年初,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兼武汉市委书记和湖北省委书记;年底,调回上海,参加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1年4月,与王稼祥等作为中央代表赴中央苏区,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都部长;同月,当选为中央苏维埃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5月,任中共湘赣边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1934年7月,任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10月,兼红二军团政治委员,参加长征;进入湘西后,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1月,在大庸县成立中共湘鄂川黔委员会,任委员会书记和军区政委。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成立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任前敌总指挥部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2月,回延安。不久,被派赴莫斯科,任中国共産党驻共産国际代表团团长。1940年3月,回延安,在中其中央书记处工作;8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5年4月,任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秘书长。在中共第七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46年,任中共中央直属支队司令员。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与毛泽东、周恩来、陆定一等组成前敌委员会,继续留在陕北;不久,前委机关组成中央纵队(称三支队),被指定为支队司令。1948年3月,离开陕北后,与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大队,赴西柏坡。其间,除担负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外,还接受中共中央委托,指导中央青委办中央团校和《中国青年》半月刊。1949年3月,随中共中央移驻北京,被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领导召开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赴莫斯科治病。1950年4月回国;7月,参加中共第七届三中全会;10月27日,病逝于北京。年46岁。着有《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列宁与十月革命》、《上海“五·卅”惨案及中国青年的责任》、《联合战綫问题》、《关于湖南秋收暴动向中共中央的报告》、《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给毛主席及书记处各同志的信》等。

上一篇:任凯南 下一篇: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