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哲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1492页(717字)
【生卒】:1890—1976
【介绍】:
女,原名燕,字乙,号莎菲,祖籍湖南衡山,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生于江苏武进。1903年,赴广州依舅延师授读。1906年夏,至上海,入教会女校肄业。1913年前后,回常州行医。1914年,考入公立清华学校第一届留学美国,入纽约瓦沙女子大学史学系。1918年夏,获文学学士学位,获赠金钥匙,继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历史、文学。1920年夏,获芝加哥大学英文文学硕士学位。归国后,应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任西洋史兼英语系教授。后兼国立北京女子师範大学教授。1924年,任省立南京东南大学讲师,任职半年,重返北京。1927年,赴美国檀香山,任中国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会议代表。1929年,任出席日本西京太平洋国际学会会议代表。1930年,重任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1931年,出席在上海举行之太平洋国际学会代表。1932年5月,《独立评论》第一期出版,列名为发起人之一,曾一度暂代编务。1933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8月,第四次任中国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代表,赴加拿大班府出席该会第五届会议。1936年夏,赴成都,任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后辞职离川,返平居住。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庐山。1938年2月,赴香港;3月,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成立大会,后离港赴昆明,后居重庆。抗战胜利后,应美国国会图书馆之聘,任指导研究员一年,期满返国回沪。晚年患目疾。1976年1月7日,逝世于上海,终年86岁。着有《西洋史》、《小雨点》、《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史》、《文艺复兴小史》、《欧洲文学复兴小史》、《新生活与妇女解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