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七册》第365页(1558字)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苓桂术甘汤(《金匮》卷中)、甘草汤(《千金》卷十八)、茯苓白术汤(《伤寒总病论》卷三)、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茯苓散(《普济方》卷四十三)、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伤寒全生集》卷四)、茯苓桂甘白术汤(《医统》卷十四)、茯苓桂术甘草汤(《医学入门》卷四)、苓桂汤(《杏苑》卷四)、苓桂术甘草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桂苓甘术汤(《医方集解》)。

【组成】: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用法】:

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

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①《注解伤寒论》:和经益阳。②《医方集解》:升阳化气。③《中医方剂学》:健脾渗湿,温化痰饮。

【主治】:

①《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②《金匮》: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短气有微饮。

【方论选录】:

①《注解伤寒论》:阳气不足者,补之以甘,茯苓、白术生津液而益阳也;里气逆者,散之以辛,桂枝、甘草,行阳散气。②《内台方议》:此阳气外内皆虚也,故用茯苓为君,白术为臣,以益其不足之阳,经曰:阳不足者,补之以甘,是也;以桂枝为佐,以散里之逆气;以甘草为使,而行阳气,且缓中也。③《金鉴》:此汤救麻黄之误汗,其邪尚在太阳,故主以桂枝,佐以甘草、苓、术,是扶表阳以涤饮也。

【临证举例】:

①饮证 《伤寒论诠解》:陈某某,女,52岁。大便秘结,五、六日一行,坚如屎,伴有口渴,但又不能饮,自觉有气上冲,头晕,心悸,胸满。每到夜晚上冲之势加甚,而头目昏眩则更甚。周身轻度浮肿,小便短少不利,面部虚浮,目下色青,舌胖质淡,苔则水滑。处方:茯苓30克 桂枝10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6克。服两剂,头晕、心悸与气冲等证均减。二诊仍于上方加肉桂3克泽泻12克,服两剂,口干止,大便自下,精神转佳,冲气又有进一步的减轻。三诊用苓桂术甘与真武汤合方,服三剂,诸证皆除。②咳嗽 《湖北中医医案选集》:胡某某,男,34岁,少年体弱,常患咳嗽,吐痰沫,轻则用生姜擦背即愈,重则延医治疗,至成年后,每发则背心怕冷,需热手按摩觉舒,屡发屡治,难获远效。近因伤风,旧病又发,咳唾清痰,头晕目眩,胸胁胀满,口淡食少,心下如有物跳动,背部怕冷如掌大之处尤甚。脉沉细而弦,舌嫩,苔白滑,无发热身疼证,呼吸短浅难续,尿清量少,大便自调。宜用温阳化饮之苓桂术甘汤。茯苓四钱 桂枝二钱 焦术二钱 炙草二钱 外用药饼熨其背部冷处。五剂药尽,诸证悉平,现已观察二年,竟未复发。③咳而遗尿 《伤寒论方医案选编》:姜某某,女,35岁,农民。患者于1962年6月生产一孩(第4胎),产后匝月,感受寒邪,引起咳嗽。咳嗽一月余即发现咳嗽时小便滴滴而出,夜间咳嗽尤甚,小便淋漓尤多,曾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显效。胸部X线透视正常,听诊两肺底部有稀疏湿性罗音,未见其他异常病变。就诊时病已逾16个月,咯痰不多而色白,纳食正常,舌苔薄白,脉象弦细。处方:茯苓15克,桂枝6克,白术9克,甘草3克,服药3剂症大减,服6剂咳止,尿遗亦愈。

【备考】:

本方方名,《准绳·类方》引作“桂苓术甘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