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133页(1022字)

1883年至1885年法国侵略中国及越南的战争。1883年法国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规定“越南承认并接受法国的保护”。12月法国侵略军向驻在越南山西的援越清军及刘永福黑旗军发动攻击,挑起中法战争。战争初期,清军接连失利,法国乘机诱和,清政府主和派力主妥协。1884年5月,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对法国表示屈从。6月法军在谅山附近再次向清军开火寻衅,被击退。法国反诬中国“破坏”《中法会议简明条款》,藉此扩大战争。8月初,法海军舰队进攻台湾,轰毁基隆炮台,继派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清基隆守军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下坚决反击,包围登陆法军并伤毙数十人,法军败退海上。8月下旬前已强行驻泊在福建尾军港内的法军舰队,向同泊港内的清福建水师发动袭击,又轰击马尾造船厂及马江两岸炮台。清福建水师仓卒应战,失败惨重,战舰及运输船只几乎全被击沉、击毁,爱国官兵数百人在抵抗中壮烈牺牲。26日清政府被迫宣布对法宣战。战争分别在台湾、澎湖与中、越边境两个地区进行。1885年春,法舰至浙江镇海骚扰。清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率军民三次挫败法军,击毁法舰两艘,并发炮击伤法远东舰队司令孤拔。法舰败退南去,于4月初强占澎湖。陆路战场上,同年法军进犯广西边界,2月23日占领中国边境重镇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爱国将领冯子材率军赶赴前线,督师进驻关前隘。3月22日法军集结重兵数千扑向关前。清军在冯子材统领下奋勇抗击,激战至24日终于压倒并包围法军。25日冯子材下令发起总攻击,在谅山再获大胜,并重创法前敌统帅尼格里。在越南人民密切配合下,又迅速光复谷松、威坡、长庆、船头等地,进逼郎甲、北宁。西线刘永福黑旗军也在临洮大败法军,接连收复广威、黄岗屯、鹤江、老杜等地。法军在镇南关、谅山等处的惨败消息传到巴黎,发动这一侵略战争的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但清政府只想利用战场上的胜利形势以赶快求和,授权英人金登干在巴黎与法国外交部秘密谈判,于4月4日达成屈辱的《中法停战条件》。6月9日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正式和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详见本页《中法新约》条)法国侵略者发动这场不义战争的目的,通过这一不平等条约完全达到了,既夺取了整个越南,又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由于清政府的反动腐败,使“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使中国的主权再一次受到严重损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