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社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205页(624字)

鸦片战争后广州人民的抗英组织。社学原是明朝初年即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下诏建立的。清初沿明制。成立社学的目的,在于“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既为“学人课艺之所,亦为绅耆讲睦之所”。清朝中叶,社学逐渐演变为地主士绅兴办团练“御盗贼”的机构。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进行武装进犯,在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的影响下,广州一带的社学纷起参加抗英斗争。三元里抗英斗争后,为继续打击侵略者,广州人民纷纷改组或重建社学。最早成立起来的是1841年6月广州北郊十三社八十余乡联合组织的抗英义勇,称作“升平社学”。1842年夏又在升平社学基础上建立“升平总社”。接着,广州东北郊和南郊等地也先后成立东平、南平、隆平、城厢等社学。各个社学之间互为唇齿,守望相助,互相联络,气息相通。社学的基本群众是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商店店员,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爱国士绅在社学中起了组织和领导作用。社学的任务是,“无事负耒力田,闻警则操戈御敌”,“踵寓兵于农之法”。升平社学成立最早、规模较大,以三元里一百多乡群众为基础,具有抗英斗争的经验,故成为各社学首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广州后,升平社学的爱国知识分子钱江、何大庚草拟的《全粤义士义民公檄》,对1842年底广州爆发火烧洋馆斗争、1844年广州人民开展反对英国强租河南地区的斗争、1846年和1849年广州人民展开反对英人进入广州城的斗争都起了很大动员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