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688页(561字)
又称“科学与玄学之争”。1923年发生在中国唯心主义哲学阵营内部的一场混战。科学派主角为丁文江、胡适、吴稚晖等,玄学派主角为张君劢、梁启超等。玄学派贩卖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主义哲学,鼓吹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宣扬反理性的生命力的突进和盲目的自由意志,声言人所感觉不到的世界是科学所不能管的,只能由玄学来管;人生观的特点是主观的、直觉的,出于良心之自动,无是非真伪标准;人生观问题科学无法解决,只能由玄学即唯心主义哲学来解决。公开反对科学,主张主观唯心主义。科学派则打着“科学”的旗帜,贩卖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活物,而活物都是有感觉的,不能感觉的就不是物;物质不是客观存在,而是觉官感触的集合。科学所研究的只不过是这种感觉所组成的概念和推论。瞿秋白、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批驳了论战双方的唯心主义。1923年12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发表《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一文,驳斥了玄学派自由意志的人生观。并指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人所组成的;人的意识为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所制约,同时又对社会起一定的作用;人类欲求得自由,就必须掌握与运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科学地解决人生观问题。论战历时近一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