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党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717页(633字)

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以慈禧太后为中心的后党和以光绪为中心的帝党之争。后党主要有荣禄、李鸿章、刚毅、孙毓汶、徐用仪等中央和地方的重臣大吏,控制着军政实权。宫内有总管太监李莲英;帝党主要有孙家鼐、志锐、文廷式、汪鸣銮、长麟、张謇等官僚士绅,奉翁同龢为首领,掌握着发布上谕的权力。帝党和后党的对峙标志着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严重分裂。核心问题是争夺政权,但也反映出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前途的不同态度,具有新旧之争的性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帝党主战、后党主和。战争失败后党以“主战误国”的罪名攻击帝党,并签订《关条约》。此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党欲实现富国强兵、实现革新内政、抵御外侮等,逐渐倾向维新,赞成变法,在反对后党的斗争中与维新派结成政治联盟。1896年帝党与维新派合力将顽固保守的后党大臣孙毓汶、徐用仪逐出军机处,又任命翁同龢和李鸿章为总理衙门大臣,夺回一部分外交大权。后党即陆续斥逐安维峻、文廷式、汪鸣銮、长麟、志锐等,削弱帝党。戊戌变法期间帝、后党争达于高潮。在光绪帝下诏变法后,后党立即剪除光绪帝羽翼,黜退帝党首领翁同龢,任命后党荣禄署直隶(今河北)总督,统率北洋三军,掌握军政实权。9月4日光绪帝将压制礼部主事王照上疏言事的礼部六堂官革职。后党从容布置,伺机反扑。9月21日后党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六人,通缉康有为、梁启超,重办支持维新变法的帝党官僚。帝、后党争终以慈禧太后总揽一切结束。

上一篇:恒福 下一篇:姚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