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882页(957字)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粉碎国民党军“围剿”的斗争。1935年2月初国民党军为了保障其追堵中央红军的侧后安全,企图乘红二、六军团在湘西攻势结束后立足未稳的机会,将其限制、消灭于湘鄂西地区。敌军采取堡垒主义的作战方针,运用分进合击、严密防堵、攻堵结合的战术。第一线以约九个师四个旅的兵力分六路进攻:郭汝栋纵队(含第二十六师、独立三十四旅)由慈利沿澧水北岸向鸡口、大庸进攻;李觉纵队(含第十九师、湖南保安团一部)由龙潭河沿澧水南岸向断架山、大庸进攻;陈跃汉纵队(含第五十八师、暂编第四旅)由新安、石门向江哑、桑植进攻;陶广纵队以第六十二师驻大坪、四都坪进攻大庸,第十六师三个团进攻永顺,新编第三十四师在根据地西部筑碉堡推进;徐源泉纵队(含第四十师,新编第三旅)和张振汉纵队(含第四十一师、独立第三十八旅)由来凤山地区向塔卧推进。第二线以约八个师兵力构成对革命根据地的外层封锁。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省军区,任弼时为书记、贺龙为司令员。后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军分会,贺龙为主产、任弼时等为委员。同时扩大红军一万三千人,对反“围剿”作了充分准备。反“围剿”的第一阶段红军主力集中在大庸、永顺间待机歼敌。3月14日红军先后在高梁坪迎击来犯之敌,歼灭一部。后因后坪战斗未能击退敌人,实行北移,开始反“围剿”的第二阶段。4月13日北移之红军在陈家河与敌第五十八师第一百七十二旅遭遇,将敌全歼。15日下午在桃子溪歼灭敌军第五十八师主力(欠第三十八团),并收复桑植县城。此后主动跳出敌人的堡垒圈到外线作战。6月中旬敌张振汉纵队率第四十一师全部、新编第三旅和第四十八师各一部等共九个团由来凤、李家河分三路向西北前进,拟经中堡北援被红军围困的宣恩。12日拂晓红军从宣恩城南出发驰往相距一百三十华里的中堡,先敌占领有利地形,经三昼夜激战,全歼敌第四十一师直属部队和第一百二十一旅,重创七个团,并活捉张振汉。8月3日在板栗园东南的利夫田谷地东侧山地伏击敌第八十五师,歼其两团、一营和师部,击毙敌师长谢彬。又于芭蕉坨击溃敌陶广纵队十个团。此后,红军转守为攻,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