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红色歌谣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19页(695字)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井冈山)兴起了红色歌谣运动。它大体可分为初期和中央工农政府成立以后两个时期。在当时的红军部队里,官兵们在操练和军事活动时,经常进行唱歌活动,通过歌唱《国际歌》、《暴动歌》等,使战士领悟革命的意义,激发革命的热情。在野外训练、休息间隙或做游戏时,也常以唱歌活跃连队的生活。此外,打山歌、唱小调在红军中也很盛行。有时在战斗前沿还用山歌、小调喊话,边喊边唱,以瓦解敌军,有时则用以写标语、出布告,宣传党的政策和路线。另一方面,当地群众性的歌谣活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先多为自发性的,主要是借歌谣来表达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和控诉,以及要求革命的愿望。随着革命风暴的到来,又赋予歌谣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在激烈的战斗中,群众积极支援红军,和红军密切配合反击敌军的围攻。他们用歌谣,或鼓动战斗情绪,或欢呼胜利,或歌颂翻身的自由、幸福,或赞扬党、领袖和红军的丰功伟绩。在配合“扩大百万红军运动”中,红色歌谣迅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组织作用。另外,在生产、文化、卫生、识字等运动中,人们也都运用歌谣进行宣传教育。红色歌谣反映了苏区军民的生活、思想和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伟大的时代和革命战争,在革命发展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红色歌谣所反映的战斗的主题、深刻的思想、澎湃的热情。它所运用的民族的形式、通俗的语言,以及所显示出来的刚健而雄伟的气势,对苏区的新诗创作有一定的影响。红色歌谣的代表作品,有《五更鼓》、《红军上了井冈山》、《十劝亲郎》、《第二次反“围剿”歌》、《工农团结歌》和《十送红军》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