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74页(879字)

【生卒】:1898—1940

【介绍】:

原名王诚,号笃卿。笔名有独清、秦佬等。陕西长安人。出生于破落的官僚家庭。自幼喜爱文学。1920年留学法国,曾漫游意大利、瑞士等地,在欧洲时涉猎西洋各家诗作。回国后参与创造社活动。曾任广东中山大学文科学长、创造社理事、《创造月刊》主编。在《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流沙》半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剧本、通信等。创造社被封闭后,任上海艺术大学教务长、《开展》月刊主编。他是后期创造社的代表诗人之一。在诗歌观念和诗歌实践上,受到西欧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他提倡“纯粹的诗”,认为诗的最高的艺术,是“‘色’‘音’感觉的交错”,就是所谓“音画”艺术(《再谭诗——寄给木天、伯奇》)。前期写的长诗《吊罗》及《哀歌》等,受到拜伦、雨果的影响,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短诗《我从Café中出来……》、《玫瑰花》、《最后的礼拜日》等,则讲究色调与音乐效果,采用了象征派的手法。朱自清认为:“王独清氏所作,还是拜伦式的雨果式的为多,就是他自认为仿象征派的诗,也似乎豪胜于幽,显胜于晦。”(《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他的诗歌大多表现羁旅异国,吊古伤今,孤独迷茫的心绪,流露着颓废感伤的情调。在诗歌形式上,有无韵不分行的散文式,和有韵分行(限制字数或不限制字数)的纯诗式。他到广东以后,作《致法国友人摩南书》,否定以个人为中心的拜伦式的革命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有了变化。他的作品出版的有:诗集《圣母像前》(上海光华书局1926年版)、《死前》(上海创造社出版部1927年版)、《威尼市》(上海创造社出版部1928年版)、《独清诗集》(上海新宇宙书店1928年版)、《埃及人》(上海世纪书局1929年版)、《锻炼》(上海光华书局1932年版)、《零乱章》(上海乐华图书公司1933年版)、《王独清诗歌代表作》(上海亚东图书馆1935年版),长诗《11D EC》(1928年),另有剧本《杨贵妃之死》、《貂婵》,小说《暗云》,散文书信集《前后》等。

上一篇:王季思 下一篇:王继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