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99页(757字)

【生卒】:1904—1933.12.5

【介绍】:

字子沅。曾用名董天柱。笔名有天用等。安徽太湖人,生于湖南沅陵。自幼爱好读书。1919年秋考入清华学校。不久加入清华文学社,开始新诗创作,并写评论新诗和探讨新诗理论的文章。1923年冬,因抵制学校早餐点名制度被开除。次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小说月报》和《时事新报·文学》周刊的经常撰稿者,并与闻一多等人创办《晨报·诗镌》副刊。1926年秋重回清华大学修读。其间自费编印《新文》杂志两期,只登他自己的诗文和译作。1927年8月从清华公费赴美留学,在劳伦斯大学读拉丁文、古英文和法文。后转入芝加哥大学,修法文和古希腊文。留学期间译有希腊悲剧数种。1929年9月离美回国。1930年春到安徽大学任外国文学系主任。1932年夏因与校方意见不合,遂拂然离去。从此失业,漂泊于上海、北平、杭州等地。1933年12月5日,因怀才不遇、家庭失和和生活窘困而投江自杀。着作有诗集《夏天》(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草莽集》(上海开明书店1927年版)、《石门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永言集》(上海时代图书公司1936年版),文集《中书集》(1934年)、《海外寄霓君》(1934年)、《朱湘书信集》(1936年)、《文学闲谈》(1934年)和《现代诗家评》等,编有译诗、译文集《路曼尼亚民歌一斑》、《英国近代短篇小说集》、《番石榴集》。他的诗重格律形式,诗句凝炼有力,铿锵可诵,“在新诗界另创成一种风格”(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赵景深认为,象他的《草莽集》“这样清丽柔婉的诗,在当时中国诗坛是少有的”。他作十四行体诗“也经过刻苦的磨练”(《朱湘传略》)。鲁迅曾称他为“中国的济慈”(《通信〈致向培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