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赛音朝克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152页(587字)

【生卒】:1914.2.23—1973.5.18

【介绍】:

原名赛春嘎。内蒙古察哈尔(今锡林郭勒)人。蒙古族。生于牧民家庭。幼爱文学。1937年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东京东洋大学师范系学习。1938年开始用蒙文创作诗歌,曾写出《拣粪的姑娘》、《压在篱笆下的嫩苗》、《窗口》等诗,表达了追求光明和诅咒黑暗的真挚感情。1942年回国任小学教员,继续诗歌创作。先后出版诗集《心之友》、《我们前进的杵臼之声》,散文集《沙漠的故乡》、《蒙古民族的兴盛之呼声》,译着《智慧的光芒》等。1945年后任察哈尔盟副盟长。同年9月赴蒙古乌兰巴托苏赫巴托高级党校学习。其间写出《乌兰巴托颂》、《曙光》、《两个挤奶员》等诗,并在蒙古出版诗集《乌兰巴托》和《我们的雄壮呼声》。1947年冬回国,在内蒙古日报社工作。先后写出《沙原,我的故乡》、《纪念人民英雄陶高的功绩》等诗。他的诗歌充满革命激情,寓意深刻,语言凝练,在蒙古族人民中较有影响。他是内蒙古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建国后曾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后任中国作协理事、内蒙古文联副主席、作协内蒙古分会主席等职。出版过诗集《我们的雄壮呼声》(1955年)、《幸福和友谊》(1956年)、《狂欢之歌》(1960年)、《金桥》、《正蓝旗组诗》、《笛声和喷泉》、《红色的瀑布》等多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