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321页(754字)

初载于1934年5月《春光》月刊第1卷第8号。1933年1月,作者因从事爱国活动被监禁在上海的狱中。一天早晨,他从窗口看到下雪,想起了养育过他的保姆和故乡土地,于是写下这首长诗。《大堰河》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是呈献给劳苦大众的赞歌。通过对“大堰河”的追忆与赞美,真实地刻划了旧中国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农村妇女勤动、健壮和善良的形象。同时对那个不公道的世界发出愤怒的诅咒,表现出诗人的反抗精神。大堰河为了生活做了地主家的乳母,兼女佣人,从事各种劳动。诗中用了7个“在你”、6个“她含着笑”的排比句,通过对大堰河终日劳动的情景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展现出她那种宽厚善良的品格,揭示了她如何“深爱着她乳儿”的美丽的内心世界,使个劳动妇女的形象更加完美。最后,当她含泪离开人世时,是“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这就反映了旧时代农民共同的悲剧命运。因此,诗中的大堰河形象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她从乳汁和温暖无私地养育儿女们;她所受的种种凌辱和一家人的悲惨结局,正是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作者对乳母的思念与讴歌,和对不公道的世界的诅咒,都具有深广的时代意义。本诗通过真实、细腻、传神的人物刻划,用富有风俗色彩的生活细节,抒写真挚热烈的感情。这首风格新颖的抒情长诗发表后,立即得到许多评论家的好评。胡风最早称呼艾青是中国“吹芦笛的诗人”,说“他唱出了他自己所交往的,但依然是我们所能感受的一角人生”(《吹芦笛的诗人》)。茅盾指出它“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在写劳动人民上超过了以前的《学徒苦》(《谈初期的白话诗》)。朱自清和闻一多也都很赞赏和推崇艾青的诗歌。《大堰河》不仅是艾青的成名作,而且在新诗创作上有所开拓。

分享到: